中國數學會是中國數學工作者的學術性法人社會團體,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的組成部分。中國數學會的宗旨是團結廣大數學工作者,為促進數學的發展,繁榮我國的科學技術事業,促進科學技術人才的成長與提高...
第五屆數學文化與傳播論壇在嘉興順利召開
發布時間:2024-11-14
2024年11月1日下午,中國數學會2024年學術年會期間的第五屆數學文化與傳播論在浙江省嘉興市順利召開。本次論壇由中國數學會普及與傳播工作委員會主辦。中國數學會監事長田剛院士、中國科協副主席袁亞湘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數理學部數學處處長趙桂萍研究員出席開幕式并致辭。與會嘉賓還有中國數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史宇光教授、副理事長黃飛敏教授、苑立平教授,山東大學副校長劉建亞教授,普及與傳播工作委員會副主任譚紹濱教授、王愷順教授,全國百余位數學文化愛好者與傳播者參加了論壇。論壇由學會副理事長、普及與傳播工作委員會主任戴彧虹研究員主持。
學會副理事長、普及與傳播工作委員會主任戴彧虹研究員 主持
論壇邀請了中國科學院大學高隨祥教授、廈門大學譚紹濱教授、山東師范大學傅海倫教授及哈爾濱工程大學沈繼紅教授作報告。
中國數學會監事長田剛院士 致辭
中國數學會監事長田剛院士首先致辭,他表示學會近年來召開了很多論壇和衛星會議,使得學術年會內容更加豐富多元化,同時舉辦數學文化論壇不僅能讓大眾更好的了解數學,提高對數學的認識,還更為數學家們提供了一個自我審視與交流的平臺,促使他們不斷反省自我、認識自我,在學術道路上走得更遠、更穩,進而更好地促進中國數學文化的發展。
中國科協副主席袁亞湘院士 致辭
隨后,中國科協副主席袁亞湘院士致辭,他特別指出田剛院士、湯濤院士及劉建亞教授等數學家在數學文化傳播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中國數學會一直非常重視數學文化傳播工作,通過舉辦數學文化與傳播論壇,旨在通過這些平臺,搭建起數學家與社會公眾之間的橋梁,提升社會公眾對數學文化的認識和理解,激發人們對數學的熱愛和向往。與此同時,社會各界也對數學文化傳播工作給予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與支持,共同為數學文化的繁榮與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數理學部數學處處長趙桂萍研究員 致辭
最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數理學部數學處處長趙桂萍研究員致辭。趙處長表示,中國數學會一直非常重視數學科普,同時天元基金對數學文化也有專項資助。趙處長分享了自己對數學文化的認識與理解,強調了數學文化與傳播的重要性來源于數學本身的重要性,同時,趙處長還談到一直以來自己對數學家的印象很深刻,數學家誠信高且易于交往,最后,希望數學家一如既往保持初心,繼續推動數學文化的繁榮與發展。
高隨祥教授作題為《圖論研究領域的幾個重要進展簡介》的報告。高老師在報告中介紹了近兩年圖論研究領域的一些重要新進展,包括Ashwin Sah和M. Campos等學者得到的對角拉姆齊數新上界問題、趙宇飛團隊解決等角線問題及J. Holm和E. Rotenberg給出圖可平面性判斷新算法等問題,并闡述了圖論在光量子芯片、大腦網絡研究等方面的新應用。通過此次報告讓大家了解了有關研究前沿的新動態。
譚紹濱教授給大家帶來的報告題目是《On Lie algebras, Kac-Moody algebras and vertex algebras》。譚老師在報告中解釋到現代代數中的群概念是1830年初由E. Galois在研究根式代數方程的可解性時引入的,而李代數的概念是1880年由 S. Lie和W. Killing引入的。1968 年,V. Kac 和 R. Moody 獨立引入了 Kac-Moody 代數的概念。接著,他回顧了頂點代數及其模塊以及它們與仿射Kac-Moody 代數和其他一些分級無限維Lie 代數的關系。
傅海倫教授作了題為《弘揚劉徽的數學思想與科學精神》報告。劉徽是中國古代數學家的杰出代表,被譽為“世界古代數學泰斗”。當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推薦的“劉徽誕辰周年”系列紀念活動,中國古代數學再次走向科學文化交流的世界舞臺。從2024年開始,世界迎來了“劉徽年”。傅老師的報告以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為主題,重點闡述劉徽的主要數學貢獻和科學精神。特別是通過解讀劉徽《九章算術注》和《海島算經》,進一步梳理劉徽在研究《九章算術》過程中的數學學習理論和思想方法,包括他的科學貢獻、獨立創造精神以及他的嚴謹治學、持之以恒的學風,實事求是、一絲不茍的科學態度等,這些都是劉徽科學家精神的重要體現,同樣也是留給后人的寶貴財富,值得進一步弘揚和發揚光大。劉徽,作為中國古代杰出的數學家,他的故事不僅是一段個人奮斗的歷史,更是中華民族在數學領域智慧與探索精神的象征。通過講述劉徽的故事,我們可以深刻體會到先賢們的思想智慧,進一步賡續和弘揚民族文化血脈,堅定文化自信,為建設科技強國、鑄就民族之魂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沈繼紅教授報告的題目是《從老子學說看黃金分割比例》。沈老師從國家一流課程《數學零距離》的建設談起,講述了數學與中國傳統文化都是基于自然的共通性,并以其中一個專題《關于比例》的片段,從“大”與“小”的平衡觀點,闡述老子學說如何為黃金分割比例的美提供哲學基石。
數學會獎項
鐘家慶獎
鐘家慶教授生前對祖國數學事業的發展極其關切
鐘家慶教授生前對祖國數學事業的發展極其關注,并為之拚搏一生。為了紀念并實現他發展祖國數學事業的遺愿,數學界有關人士于1987年共同籌辦了鐘家慶基金,并設立了鐘家慶數學獎,委托中國數學會承辦。
關注微信
掃描二維碼關注